广西:文化场馆里童趣十足
广西:文化场馆里童趣十足
广西:文化场馆里童趣十足
读者体验“钟灵毓秀 桂生于(shēngyú)斯——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”互动装置
近日(jìnrì),广西文化场馆围绕端午、“六一”等主题,为广大少年儿童推出了(le)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。
广西(guǎngxī)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里布置一新,“阿图家的中国节·端午——桂风壮韵乐享端午”系列活动吸引5000余名读者走进图书馆。“这张卡片上的甲骨文(jiǎgǔwén)竟然是(shì)‘龙舟’的意思,真没想到!”“这个甲骨文的尾巴像把剪刀(jiǎndāo),是‘燕子’的‘燕’字。”“这个字展厅里有,是‘广西’的‘西’。”殷墟甲骨与居延(jūyán)汉简展厅里,“才华出‘粽’——射五毒”活动火热开展。只见(zhījiàn)展厅内一块展板(zhǎnbǎn)上印着蝎子、毒蛇、蜈蚣、蟾蜍、壁虎等“毒物(dúwù)”,读者用沙包击打“毒物”就能获得(huòdé)甲骨文答题卡,通过“体力劳动+脑力劳动”,进一步加深对甲骨文的认知。
“钟灵毓秀 桂(guì)生于斯——典籍(diǎnjí)中(zhōng)的八桂文化展”区域同样人来人往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今年的原创文化大展,该展整合馆藏典籍与前沿数字技术,全面(quánmiàn)展示广西历史文化和民族风采。展厅里的互动装置为读者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沉浸之旅:读者可在“廖江竹枝词”沉浸式互动空间里感受唱山歌、弹天琴、跳竹竿(zhúgān)舞的乐趣,可以通过“广西十二世居民族智能(zhìnéng)交互屏”了解广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,还能在“体感翻书机”前品阅(yuè)历史墨迹,在“做一碗米粉(mǐfěn)”体验区了解螺蛳粉、老友粉、桂林米粉的制作技艺……
端午、“六一”期间,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同样热闹。“壮韵钢甲·童趣碰撞”——民族机甲巡演(xúnyǎn)在馆内上演,身着壮锦纹饰(wénshì)服饰的(de)壮族机甲“壮魂”和身披风雨桥元素铠甲的侗族机甲“侗萨玛”高大壮硕(zhuàngshuò),律动感(dònggǎn)十足,为观众带来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。博物馆内的游园活动同样热闹非凡,馆藏文物元素与端午等节日元素巧妙结合,观众完成闯关游戏即可(jíkě)领取香囊手工材料包并参与制作。
在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门口的小广场上,童手(tóngshǒu)裹粽香、艺童绘(huì)龙舟、手工创意(chuàngyì)秀、书法普及等(děng)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小朋友。在志愿者的帮助下,莫盛坤小朋友完成了他的第一个粽子,虽然热得满头大汗,但他非常开心。
群艺馆内还有120幅童趣十足的少儿美术作品,展现小朋友眼中的“绿城(lǜchéng)”南宁。部分画作还被人工智能技术化成动态画卷(huàjuàn),观众穿梭于“童画版(bǎn)”南宁秘境,逛展更添趣味。(本报记者 郭凯倩 文/图(tú)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