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年5批援青人兑现“海北所需 山东所能”承诺
15年5批援青人兑现“海北所需 山东所能”承诺
15年5批援青人兑现“海北所需 山东所能”承诺
一个(yígè)黄河头一个黄河尾,对口支援的纽带将鲁青两地紧紧连在一起
在海拔3000多米的(de)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,从村庄到企业,从医院到幼儿园,“山东援建”四个字(zì)都十分醒目。
这是山东援青的(de)印记,亦是两地情谊的注脚。
一个(yígè)(yígè)黄河头,一个黄河尾,因为对口支援的纽带,鲁青两地紧紧连在一起。
2010年1月,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四省藏区的重大决策部署,山东对口支援海北州(zhōu)的大幕就此拉开(lākāi)。
海北所需,山东所能。15年来(niánlái),30多亿元的援助资金、五批干部人才(réncái)的倾情奉献,转化为了高原上的一个个产业项目(xiàngmù)、一项项民生成果。
祁连山下,门源回族自治县,清澈的冰雪融水和山泉冷水,源源不断地汇入山东援建的冷水鱼繁殖(fánzhí)与育苗(yùmiáo)基地。
门源县山泉冷水储量大,且常年水温不超过18℃,水质没有污染,适合冷水鱼(yú)生长。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。”2017年,山东援青干部经过考察和论证(lùnzhèng),认为门源发展冷水鱼产业前景广阔,于是整合4000多万元资金建设繁育基地,并引入专业(zhuānyè)团队提供技术支撑。终于,首批门源产虹鳟(hóngzūn)鱼苗在2019年成功发售(fāshòu)。
门源孵化、山东养殖,一场“陆海接力”也随即展开,为基地带来了(le)更大的(de)发展机遇。2023年,基地与山东一家养殖公司签订了供应协议。为把产业继续做(zuò)大做强,2024年,援青团队(tuánduì)又引入青海国投集团,打造出集育苗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,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(shōurù)超5亿元。
门源县繁育基地孵化的(de)冷水鱼。
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(de)关键支撑,也是山东援青的重点领域。
在海晏县,青稞(qīngkē)(qīngkē)田随山势起伏、向远处延展。青稞这一高原谷类作物具有高蛋白质、高纤维、高维生素、低脂肪、低糖(dītáng)等特点,但以前当地缺少对其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。如今,在山海情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,青稞被加工成了青稞面条、青稞米、青稞菊花茶、青稞代餐粉(fěn)等多种产品。
山海情公司总经理李广凯是山东(shāndōng)临沂人,曾在青海当过兵。2023年,公司通过山东援青招商引资落地海晏县绿色(lǜsè)文化产业园,投资1170万元建设了高原农作物加工生产车间。目前(mùqián),公司与山东500多家商超达成(dáchéng)合作,在西宁、深圳等地也设有直营店,还进军(jìnjūn)电商,让“高原珍宝”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。
拉洞(lādòng)台村吃上“旅游饭”
在祁连县扎麻什乡河北村,畜牧养殖是基础产业,但牧民自有的牲畜棚圈面积小且设施简陋,难以抵御高原严寒,羊羔存活率(cúnhuólǜ)低成为他们的心头病。而今,山东援青(yuánqīng)投入1000万元建设的一座座生态环保(huánbǎo)羊棚,解决了这一难题(nántí)。
“新羊棚保暖性强,羊羔的成活率(chénghuólǜ)基本能维持在99%,牧民增收有了保障。”祁连(qílián)县委政法委派驻河北村第一书记(dìyīshūjì)郭军春说,每个羊棚的租金为1800元,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超过10万元的收益。
在山东援助(yuánzhù)下,不仅传统一产焕发生机,新产业、新业态也(yě)在海北州的乡村开花结果。
在祁连县八宝镇境内,卓尔山静静伫立,这是祁连山脉中一处集(jí)丹霞奇观与草原柔情于一体(yītǐ)的秘境。拉洞台村(táicūn)就在卓尔山脚下,然而,早年间,守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,村民却富不起来。“以前,村庄破烂不堪,游客赏完景就走了,留不下人。”拉洞台村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(shūjì)麻福海回忆。
近年来,随着(suízhe)2000万元(wànyuán)山东援建资金的注入,拉洞台村有了大变化。麻福海说,1200万元整治(zhěngzhì)了村庄整体风貌,800万元新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配套设施,带动村庄60余家民宿提档升级,2024年旅游旺季入住率达(dá)90%以上,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以上,大家吃(chī)上了“旅游饭”。
果洛藏贡麻村的帐篷营地(yíngdì)项目。
乡村旅游产业(chǎnyè)同样迈上新台阶的(de),还有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,这里由山东援建的帐篷营地就要开门迎客(yíngkè)了。据海北州委政法委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张明介绍,山东援建了帐篷、骑马体验(tǐyàn)区、射箭体验区、游步道等。
“给村集体的分红每年保底10万元(wànyuán),然后(ránhòu)每年往上递增,从净利润的10%一直递增到50%。”青海光岳澜镜(guāngyuèlánjìng)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鲍修生是(shì)山东人,在山东援青的牵线搭桥下,今年1月(yuè)到此承接运营帐篷营地项目。除了给村集体带来收益外,这个项目也将为村民带来就业增收的新渠道、新机遇。
海北州有了三级综合医院(yīyuàn)
在刚察县沙(shā)柳河镇,一(yī)栋栋新楼房正在加快建设中。这是青海湖水位上涨淹没区农牧民住房(zhùfáng)搬迁改善工程项目,一标段的4栋楼预计将在不久后交付使用。
“青海湖周边地区雨量充沛,青海湖水位逐年上升,导致(dǎozhì)刚察县境内牧民的草场被淹、生产生活设施受损。”刚察县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村镇办负责人郑国星介绍,住房搬迁(bānqiān)改善工程总投资6310万元(wànyuán),其中山东援建资金2000万元。项目(xiàngmù)共计划建设住宅10栋192套,配套(pèitào)停车位(tíngchēwèi)、充电桩、老年人“幸福食堂”及休闲广场等。
民生是(shì)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15年来,山东援青工作精准(jīngzhǔn)发力,在住房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,着力解决海北州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(shēnghuópǐnzhì)。
今年4月,位于门源县的(de)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(sānjí)综合医院验收,实现海北州三级综合医院零的突破(língdetūpò),让群众(qúnzhòng)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(yīliáo)服务。而这背后,离不开山东援青医疗团队的持续努力。目前,医院共有山东援青医疗人才51名,涵盖临床、护理等各个专业。
“我们都非常(fēicháng)信任来自山东的医生。”门源县泉口镇(kǒuzhèn)东沙河村村民胡成玉说,他的家人三年前得病,他们只能去西宁做透析,因为一周需要透析三次,所以需要在那里租房子(zūfángzi),一年下来光房租就(jiù)得支出1万多元。而现在,20分钟就能到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。
在刚察县藏城幼儿园,孩子们的学习(xuéxí)和生活环境大幅改善。幼儿园园长曹正龙介绍,幼儿园的附属(fùshǔ)设施是用山东600万元援建资金建设的。此外,在山东援青的帮助下(xià),该幼儿园与(yǔ)聊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机制,保教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。
(大众新闻记者 毛鑫鑫(máoxīnxīn))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